时间:2019-11-05
目前,我国儿童矮小症发病率约为3%,其中3—15岁需治疗的患儿约有700万,而能受到正规合理治疗的孩子很少,总体知晓率、治疗率严重偏低。
矮小症发病诱因多
儿童身高低于同年龄、同性别、同地区、同种族正常儿童身高标准低于两个标准差,就可诊断为矮小症。对家长而言,如果孩子长期低于同龄人半个头且每年长高不到5厘米,则应考虑是否存在矮小症的可能性。
生长激素缺乏或分泌不足、性早熟、家族性矮身材是矮小症的主要原因。此外,如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、某些代谢性疾病及某些慢性疾病及营养不良等也可诱发矮小症。
采用生长激素治疗须慎重
矮小症一旦确诊,需到内分泌专科就诊,在骨骺线闭合前治疗较好。比如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,可用甲状腺素治疗;侏儒症,应补充生长激素进行药物治疗;而对慢性肾衰和宫内发育迟缓等非生长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,一般不建议采用生长激素治疗。因为生长激素不是令人长高的“药”,且对不符合注射生长激素增高的患者,还会带来严重的影响。